新生儿宝宝的肝脏肿物十分罕见,大部分肝脏肿物都可以追朔到产前,其中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血管瘤,但少部分是恶性肿瘤,如肝母细胞瘤。
临床上准确区分两者十分困难,常规超声特征不仅存在重叠,而且正常新生儿的甲胎蛋白AFP也可以达到10万以上,通过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来鉴别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肝脏恶性肿瘤具有生长迅速、侵袭周围组织及远处转移的特点,预后较差,而大部分血管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或随访观察。因此早期识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已表明,超声造影用于鉴别新生儿肝脏肿物的良恶是十分安全和有效的。此外,超声造影可以在床边操作,简单易行,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放射损伤,对于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给出确定的诊断,因此对于患有肝脏肿物的新生儿宝宝来说,超声造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检查方法的。
本文将分享几例新生儿肝脏肿物的超声造影表现。
肝血肿
病例1
患儿、男、23H、剖宫产出生,腹胀、腹部穿出不凝血5小时,急诊转入NICU;
血常规: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23 ×10^9/L↓;
肿瘤标志物:AFP:30010ng/ml↑、HCG:58.8 mIU/ml↑、NSE:93.1 ng/ml↑;
常规超声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肝母细胞瘤破裂出血。
超声造影后证实该病灶为肝包膜下血肿。
二维超声:肝右叶包膜下显示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内显示小片状液性暗区,未显示钙化强回声。CDFI:中等回声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肝周及肠间内显示大量游离积液。
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均显示无增强;超声造影还清晰显示了亮线状的肝包膜回声
肝母细胞瘤
病例2
病史:患儿、女、12D,产检发现肝脏占位
二维超声:肝左叶显示中等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内显示散在无回声区,未显示钙化强回声。CDFI:中等回声团块内显示点条样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动脉早期病灶呈高增强,动脉后期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呈“快进快出” 模式
肝血管瘤
病例3
病史:患儿、男、17D,产前即发现肝脏占位,外院磁共振提示不除外肝母细胞瘤
MR:肝内显示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二维超声:肝脏显示中等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内显示蜂窝状无回声区。
超声造影:动脉期表现为呈向心性高增强。
综合文献及我们的经验,新生儿肝母细胞瘤,其动脉期为高回声增强,后快速消退,呈“快进快退”模式。新生儿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为周边环状及结节样高增强,并缓慢向心充填,门静脉及延迟期呈等或低增强,呈“快进慢出”模式。新生儿肝脏血肿造影模式下动脉期、门静脉及延迟期均呈无增强。
肝脏肿瘤种类繁多,影像学特点可表现同图异病或异图同病,对于形态表现相似的肿物,仅通过常规超声诊断肝脏肿物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难度。超声造影是将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入人体,可以实时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在成人和儿童肝脏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当临床上发现难以诊断的新生儿肝脏肿物时,不妨使用超声造影,如果肿物为良性病变如血管瘤或血肿等,意味着宝宝不需要再做增强CT检查或超声引导下活组织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