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常见的疾病,患儿治疗以微创手术为主,住院周期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住院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点滴。社工临床观察发现,阑尾炎患儿群体因为住院期间脱离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面对陌生的医院且有压力的治疗程序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及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及行为,进而可能会影响患儿正常的治疗与尽快康复。
于是临床社工根据生态系统与游戏理论的逻辑框架,考虑医院及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压力,以及患儿的身心认知特点,为阑尾炎患儿特别设计了“我的住院生活”支持小组,目标是希望通过小组给患儿们营造一个友好、好玩的治疗环境,建议一个相互支持、有联结感的临时同辈支持网络,达到舒缓情绪,提高依从性,进而帮助患儿更好更快地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本次小组社工开展五节服务,具体如下:
第一节:抓住我的情绪小怪兽
社工主要运用情绪桌游作为媒介来带领本节内容,目的是希望协助患儿处理住院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活动开始,社工首先带领患儿玩了一个“捉鼠游戏”的热身游戏,促进患儿的相互认识。
接着,进入情绪小怪兽桌游。每个患儿认领一颗代表自己的小怪兽棋子,从起点出发,投掷骰子。有孩子抽到“害怕”情绪卡,孩子说最害怕的事就是医生告诉她不能吃东西。小女孩做完手术后因为并发症比较严重,已经禁食一周了,昨天才开始吃东西。在游戏中,通过她的多次自我表露可以知道孩子很喜欢吃东西,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通过吃东西来纾解。“开心”的情绪是因为可以吃东西;最近发生的一件让她“生气”的事是不能吃东西……当社工深入询问是生谁的气时,孩子很无奈地说是生自己的气,因为自己生病才不能吃东西。有个男孩抽到了“害怕”情绪卡,孩子表示自己最怕的事情就是不能玩,他说自己在住院这几天好无聊,特别是做完手术后一直要打点滴,只能躺在床上玩手机,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早点出院……
本节目的是期望通过情绪小怪兽的游戏,引导患儿分享治疗过程中不愉快的事件,倾听患儿的治疗心声,同时社工给予支持与纾解,及时帮助患儿处理负面情绪,参与家长也能了解到患儿的心声,给予更多的支持。
第二节:疾病适应之阑尾炎知识对对碰
本节内容以“阑尾炎知识对对碰-阑尾炎知识科普”为主要内容。很多患儿术后常常因为依从性的问题,反反复复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其疾病康复,在此背景下,社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了阑尾炎知识对对碰游戏。
社工首先跟大家介绍本节小组的目的与内容,然后通过“传气球”游戏让孩子们互相认识。接着,进入阑尾炎知识对对碰游戏。孩子们开始根据自己做手术的经历选择匹配的卡片,例如术前的流程有输液(葡萄糖)、抽血、拍胸片、用开塞露、插胃管(禁食禁水时间不够)等。孩子们都表示,除了插胃管,这些环节他们都经历过。对于术后的饮食,孩子们也有相似的地方,有的孩子说他只能吃流食,其他孩子会说他现在是喝粥……孩子们在桌游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手术信息,当发现其他孩子跟自己的情况一样时,孩子们就会很高兴,有一种终于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感觉。孩子们在桌游中不仅学到了疾病的康复知识,也增进了同辈群体的支持感。
游戏结束后,社工给大家总结了阑尾炎术后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帮助患儿再次巩固了术后的注意事项。活动后,很多家长给社工反馈这个活动比他们反复说教好很多,患儿反而提醒家长自己哪些不能做。
第三节:我的住院生活手帐
本节内容以“制作手帐-分享住院生活”为主线,引导小朋友发现记录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些好玩趣事,引导患儿主动适应医院环境。
社工首先跟大家讲解什么是手账,手账是做什么用的,以及手账的基本制作方法。接着,让孩子们利用手帐本、贴纸等材料记录下自己的住院生活。
记录住院生活时,患儿们充分利用社工派发的道具材料,有的选择写字,有的选择画画,还有的图画与文字相结合……手账本各有特色,创意不断。
在分享手账环节,有的孩子分享了自己做手术的时候有一点紧张,但是很坚强,没有哭;有的孩子表示自己这几天参加空间的活动很开心,但是妈妈因为工作太忙,只有周末才能来医院;还有的孩子表示自己今天打点滴、抽血的时候没有哭;还有的孩子表示自己很想回去学校,很想见到老师和同学……
参与团体活动的患儿都能利用手帐材料记录自己的住院生活,并进行分享。用有趣好玩的方式记录住院生活,让孩子们的住院生活也变得有趣了,改变了孩子们对医院的传统认知,帮助患儿更好适应医院环境。
第四节:友谊的手链将我们连接在一起
本节活动内容以“制作手链-互赠手链”为主线,引导同病患儿建立同辈支持网络。活动开始,社工跟大家介绍本次小组的目的与内容,然后给孩子们发放了一张可爱的萝卜便签纸,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去,然后依次介绍自己的名字。社工会在一旁引导提问孩子们:“什么时候住院的”“做完手术了吗”“什么时候做手术的”“今天打点滴了吗”……根据这些问题,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跟自己相同情况的小伙伴,孩子们也很快地相互熟悉起来。
孩子们进行相互了解后,社工让孩子们互相交换名字便签,并为对方制作一条友谊手链。社工拿出材料,告诉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一条喜欢的手链,再为其他伙伴制作一条手链,大家听到都很高兴。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会互相交流哪个珠子怎么穿好看。小欢在为其他小伙伴制作手链时,会观察他们的喜好,例如小轩喜欢蓝色的珠子,她就会给他制作一条蓝色的手链;有个年龄最小的妹妹很喜欢大的、闪闪的珠子,她在制作手链中就会挑选大的闪的珠子。最后,大家收到她的礼物都十分高兴!
孩子们为彼此互相制作了友谊手链,收到手链的孩子都十分开心,大家在制作过程中也互相成为了好朋友,本节次活动帮助患儿们构建了临时的同辈支持网络。
第五节:家长支持之亲子心愿瓶
本节内容以“亲子心愿瓶制作-我的小心愿”为主线,搭建亲子合作沟通的桥梁,加强陪护家长对阑尾炎患儿的支持。
活动开始,社工带领大家玩了一个“泡泡糖 粘哪里”的游戏,通过身体接触促进亲子的互动。接着,进入亲子心愿瓶制作环节。家长和孩子们利用彩绳等材料合作装饰亲子心愿瓶,完成后,社工给孩子和家长们发放心愿纸,请他们在纸上写上想要对彼此说的话,然后大家一起把写好的心愿纸折好,放进心愿瓶中。大的孩子都能够自己写心愿条,在写的过程中怕妈妈看到,还背过身去写;小一点的孩子则是画画或者由妈妈代写。
大家一起将完成的心愿纸放进瓶子里,约定回家之后再打开来看。本次活动目标基本完成,亲子之间能够共同完成心愿瓶的制作,家长在活动中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看到孩子的优点,加强了家长对阑尾炎患儿的支持。
社工专业反思
本次小组探索了普外科阑尾炎专科病种小组服务的模式,结合情绪表达、疾病适应、住院适应、同伴支持和家长支持五个主题进行开展。在针对专科病种患儿的服务中获得了成效:在心理上,阑尾炎患儿在小组中获得了认同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其他病友建立关系;在认知上,改变了阑尾炎患儿对医院的传统认知,帮助患儿更好适应住院生活;在行为上,帮助患儿了解学习阑尾炎相关知识,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更好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发挥,享受掌控全局的满足感,在与同伴的游戏互动中,不断增加自我认知。在本次小组中,社工以情绪小怪兽桌游、阑尾炎知识对对碰等游戏为媒介,符合住院患儿的认知,能更好地促进患儿的住院适应与疾病适应。
不足之处是由于患儿的治疗周期不一致以及治疗的特殊性,难以保证每个孩子全程参与一整场活动,从而影响了服务对象的体验感。